煎茶鎮(zhèn)屬于哪里(煎茶的歷史)

編輯/向日葵風車

中國飲茶歷史悠久,幾千年來,歷代飲茶風俗各異,自先秦至明清,到當代,制茶飲茶的方式不斷發(fā)生著變化,不同時代、不同地區(qū)、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,飲茶法也各不相同。但總體來說,根據茶葉加工程度、制茶工序繁簡、制茶方式不同以及所用器具的差別,可以將歷代飲茶方法大致分為煮茶法、煎茶法、點茶法、泡茶法四種,分別盛行于隋唐以前,中唐以后,五代及兩宋和元明清以后。

?[唐]宮樂圖,現(xiàn)藏臺北故宮博物院,主要活動內容:品茗、奏樂、酒令


茶的基本連載(三)

時代精神的生活美學:

隋唐古典主義—煎茶法

在日本岡倉天心的《茶之書》中,唐代煎茶被冠為古典主義,這種風靡的“古典”技藝是什么?為什么令唐代“大家文豪”著迷?而隋以前又是什么樣的飲茶方法?


隋唐以前:煮茶法

煮著吃的“菜茶

中國隋唐以前,從春秋戰(zhàn)國,到秦統(tǒng)一,經歷了人口大遷徙,再到東漢末年,三國戰(zhàn)亂,曹魏、兩晉、十六國和南北朝800多年的更替,有短暫的統(tǒng)一,也有各路軍閥和此起彼伏的起義,政權更迭、人口流動、胡漢交融、佛教興盛發(fā)展,茶(主要以熬煮的飲用方式)隨著從巴蜀到江南,到北方、出戎胡以酪作奴[1],從《茶經·七之事》中所引的史料,說明兩晉時期,飲茶風尚已經迅速普及。

?茶經影印圖

茶葉最早為藥用,因此最早的飲茶法與烹制藥的方法非常類似——將鮮茶葉或曬干的茶葉加水熬煮,制成湯汁飲用。這種飲茶的方式比較原始簡單,對茶葉幾乎沒有加工,對烹煮器具也無特殊要求,因為簡便易用,而長期流行在民間和少數(shù)偏遠地區(qū)。

“茶”古字為“荼”,意思為“苦菜”。名字來源是由于唐宋以前,茶葉加工工藝不成熟,直接熬煮出來的茶湯味道一般非常苦澀。早期也有將鮮茶葉曬干碾碎,熬成羹湯食用的方法,唐代楊曄《膳夫經手錄》記載:“近晉宋以降,吳人采其葉煮,是為茗粥?!避嗑褪怯貌铇渖~煮成的羹湯??梢钥吹?,這一時期的茶還沒有發(fā)展為老百姓的日常飲品,而是更多地被當作藥材或食物。

皮日體《茶中雜詠》序中說:“然季疵以前稱茗飲者,必渾惟烹之,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?!币舱f明,起初人們飲茶就如同喝蔬菜湯,并無太多復雜的工藝及飲用方法。

?煎茶圖


唐代:煎茶法

從簡易煮茶到專門技藝

隋朝結束中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,大唐王朝又很快取代了隋朝的統(tǒng)治。唐朝是中華文明百花爭妍的時代,茶飲在唐朝得到進一步推廣,被視為國飲。廣闊的國土疆域,從長安到異域的絲茶之路;再到青藏高原吐蕃王國的“佛與茶之路”;在武則天時期佛教的空前發(fā)展,僧人盛行禮茶;日本佛僧東渡學佛與禮茶;大運河的開鑿通航,將江南和北方連接;在這個時期,世界上第一本經典茶學著作誕生——陸羽《茶經》。

?[唐·閻立本]蕭翼賺蘭亭圖(圖為宋代摹本),左側煮茶人


唐朝陸羽的《茶經·七之事》引三國張揖《廣雅》云:“荊、巴間采葉作餅,葉老者,餅成以米膏出之。令人欲煮茗飲,先炙火令赤色,搗末置瓷器中,以湯澆覆之,用蔥、姜,桔子芼之,其飲醒酒,令人不眠?!?/span>

這則史料通常被看作最早關于古人飲茶方法的文獻記載,有學者經過考證發(fā)現(xiàn),這篇文字并沒有記載在今本《廣雅》,而且文體也不一致,很有可能是唐代以后的注釋文字。但無論如何,這段文字向我們透露,茶的制作是如何從簡單的烹煮轉變?yōu)橐环N專門的技藝:人們開始將采摘下來的鮮葉制作為茶餅儲存,當需要飲茶時,將茶餅取出,放在火上炙烤至紅色,再放入器皿中搗成細末,用沸水澆泡,并且加入蔥、姜、橘等其他輔料飲用。

?煎茶圖(壁畫)

相比較原始的直接烹煮,這種將茶先加工為茶餅,需要時再拿出來炙烤、碾碎、沖飲的飲茶方式,使得新鮮采摘的茶葉能夠更加長久貯存,經過加工和調味的茶湯,味道也不再那么苦澀和難以下咽。餅茶、團茶磚茶等緊壓固形茶的出現(xiàn),既是茶葉制作工藝的進步,同時也推動著飲茶方式的革新。

中唐以后,隨著飲茶習慣的普及和制茶技術的發(fā)展,一種更為考究的飲茶方式風靡一時,就是唐人的“煎茶法”。以現(xiàn)存文獻記載來看,飲茶講究以一定方式煎煮,始于陸羽《茶經》。

?仿古煎茶器具


并非只有[煎茶法]

多種飲茶方法并存

需要注意的是,唐人煎茶并非全是依照《茶經》所寫的那樣,大概方式炙烤、碾羅、煮水、投茶、分茶5個步驟。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根據環(huán)境和條件的不同靈活應變。比如,選擇散茶、末茶或是新制的餅茶,就可以省去“炙茶”這道工序。

唐人飲茶,以餅茶團茶為主,也有少量粗茶、散茶和米茶。“煎茶法”在唐代為飲茶主流,除此以外,也有其他的飲茶法和煎茶法并行不悖,例如較為簡單易行的“淹茶法”:只需將茶投入器皿中,用沸水沖泡后即可飲用。

?唐·周昉《調琴啜飲圖》,現(xiàn)藏美國納爾遜·艾金斯藝術博物館



回顧:

茶樹起源于中國,這還有什么爭議?弄清楚這3點就明白了

看看你家鄉(xiāng)的茶葉來自哪里?從這3條茶葉的傳播路線可以了解

茶葉經歷了被當成藥用,又被當成食物煎煮著吃?什么時候開始品飲?

唐代煎茶,宋代點茶,明代瀹茶,戶戶飲茶,四般閑事,你都知道哪些?

茶葉功效是宣傳過多了?夸大了?還是不到位?

茶葉中是什么物質引起“茶醉”?又是什么元素使茶葉生香甘甜?


[茶的基本連載]

以《中國茶的基本》這本書為主導,結合其他“茶之書”整合內容,連載介紹關于茶的基本知識,向所有人推廣茶生活。歡迎有疑點或問題的留言討論。


注釋[1]《洛陽伽藍記》記載,南齊王肅逃到北魏,剛開始不習慣北方飲食,還按南方飲食習慣,吃魚飲茶,幾年后,習慣吃羊肉喝奶酪。高祖就問魚和羊肉,茶和奶酪,哪個好?王肅答,茶不成器,只配作酪漿的奴僮。說明當時飲茶風尚南方比北方盛,茶也是由南向北傳。


閱讀資料:

1.英國,羅伯特·福瓊,兩訪中國茶鄉(xiāng)2.中國,姚國坤,惠及世界的一片神奇樹葉3.法國,皮埃爾·約瑟瑟夫·雷杜德畫植物圖繪4.中國,羅威爾主編,中國茶的基本5.中國,鄭國建主編,中國茶事6.中國,吳覺農,茶經述評7.美國,烏克斯,茶葉全書8.美國,梅維恒&郝也麟,茶的真實歷史9.英國,羅伊·莫克塞姆,茶、嗜好、開拓與帝國10.日本,西榮禪師,喫茶養(yǎng)生記

好了,這篇文章的內容發(fā)貨聯(lián)盟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,如果大家網絡推廣引流創(chuàng)業(yè)感興趣,可以添加微信:80709525  備注:發(fā)貨聯(lián)盟引流學習; 我拉你進直播課程學習群,每周135晚上都是有實戰(zhàn)干貨的推廣引流技術課程免費分享!

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(lián)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(xiàn)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

您可能還會喜歡:

發(fā)表評論
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(fā)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